近两年海会配资,房价不断下跌,广大业主一脸忧愁,有人掏空三代人的钱包,终于买了商品房,却迎来了断供现实。
但很多人误以为,房价跌了所有人都跟着倒霉,但其实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。
在房地产下行的大趋势下,受伤最狠的既不是富人,也不是穷人,反而是曾经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”,生活有点小惬意的中产群体。
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中产到底遭受了什么?
2023年,楼市的变化已经显现,多地房价开始走低,到了2024年,局势愈发明显,曾经“一房难求”的一线城市,如今也在调整。
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地的二手房挂牌量不断上升,价格却在下滑。
杭州滨江地段的房子,从最高点的每平米9万跌到现在的6万多,跌幅超过30%,而在广州,某些新盘的开盘价,已经比周边二手房还低。
越来越明显的价格倒挂,让那些高价买入的业主,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而房地产的天平开始倾斜,首当其冲的就是中产。
在2021年到2023年之间,是很多中产家庭集中买房的高峰时期,因为市场普遍预期房价仍会上涨,加上开发商花式营销,不少人咬牙凑了首付,贷款几十年,只为“上车”。
他们大多是30到45岁之间的工薪阶层,月薪一两万,承担着家庭重担,孩子教育、老人健康、日常开销,都压在这一批人身上,而房贷每月就是一笔固定支出,轻易不敢断。
可谁也没想到,房价居然真的跌了,而且是持续下跌。
深圳龙华某小区的一位业主海会配资,在2022年初以总价720万买下了一套89平的三居室,首付三成,贷款500多万,到2024年,这套房的市场价已经跌到600万出头,两年亏了100多万。
房子还在供,贷款还得还,卖又卖不掉,租又租不上价,成了“套牢”的典型代表。
这种情况不是个例,而是越来越普遍,在杭州、南京、成都、重庆等城市,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但对富人来说,房子只是他们资产配置的一部分,房价跌了,顶多是账面缩水,对穷人来说,买不起房,跌不跌都与他们无关,可对于中产,那是他们全部的身家。
房子跌了,就像天塌了一样,更难的是,不少人当初是“以房养房”,首套买了之后,又加杠杆买了第二套、第三套。
房租不涨、房价下跌、贷款利率高企,现金流断裂只是时间问题。
“断供”这个词,以前只在金融新闻中才会出现,现在却成了很多人身边的现实。
2024年上半年,多个城市的银行披露,断供房产数量上升明显,尤其集中在中产聚集区,郑州、合肥、天津等城市某些小区,一栋楼里就有好几套房子被贴上“法院查封”的标志。
一位网友表示,他父亲的朋友贷款买了房,房价跌了40%,结果断供后房子被查封,银行拍卖竟然还拍不出去,债务仍然背着。
更令人心痛的是,断供并不代表债务就此结束,根据法律规定,哪怕房子被拍卖,拍卖所得不足以覆盖贷款部分,余下的债务依旧由借款人承担。
也就是说,你房子没了,债还在。
有些人即使断供,仍然要背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“负债”,信用也被冻结,未来几年寸步难行。
而房地产开发商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剧海会配资,从2023年起,多个头部房企出现债务违约、项目停工,一些楼盘甚至交房遥遥无期。
某知名房企在成都的一个项目,原本计划2023年底交付,但到2024年9月仍未有动工迹象,购房者焦急万分。
购房者贷款已经开始还,房却迟迟见不到影子。这时候,谁来承担损失?中产家庭成了“接盘侠”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国家也在积极想办法,从2024年中开始,多地出台了“认房不认贷”的政策,降低首付比例,鼓励合理购房需求。
同时,央行也三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,希望减轻房贷负担。
但对那些已经买房、房价又跌的人来说,政策虽好,却难解燃眉之急,毕竟房贷是几十年的事,房价却可能几年内腰斩。
这让人不禁开始反思,为什么中产最容易被房价下跌击中?
或许,是因为他们最愿意相信房子永远涨的逻辑,也是被稳定资产的说法说服的一群人。
他们努力工作、稳定收入、按部就班,以为买房是安全的选择,结果却成了最大的风险。
他们不是投机者,却被市场当成了最后的接盘人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部分人对房产的依赖度太高。
教育靠学区房,养老靠房产升值,婚姻靠有房基础,人生几乎所有的重要步骤都绕不开房子。
于是,房子成了中产的“命根子”,一跌就心慌。
相比之下,那些有资源、有信息、有抗风险能力的富人,早就把资产分散到股票、基金、海外投资中,房产只是冰山一角。
而中产却把全部压在房产上,只要房价动一动,他们就跟着心跳加速。
未来房价会不会继续跌?
没人能给出明确答案,但可以确定的是,房地产不再是过去那种只涨不跌的神话,任何投资都有风险。
中产需要做的,不是继续加杠杆博反弹,而是稳住现金流,降低负债比,理性看待资产配置。
至于那些已经断供的人,虽然眼下很苦,但也许未尝不是一种解脱,至少,他们不再每天睁眼就想着房贷,每个月都被银行催款。
只是,这个代价太高了。
房价下跌的浪潮中,没有人是绝对的赢家。
真正该反思的,是为什么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,会被一次房价调整打得措手不及?
又该如何让中产重新站稳脚跟,不再被当作房地产的“牺牲品”?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